小约翰谈工作5 | 基督徒工作观的方法论
齐宏伟 主讲
陈幼勇 文字录入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一讲。上一讲从三个角度来谈工作。也就是从神的创造、堕落和救赎这三个维度来看。从这三个维度来看,我们就很清楚,就是从圣经来看,上帝在伊甸园中就给亚当、夏娃工作的机会和工作的环境,因此从圣经来说工作并不是诅咒。工作是享受工作是探索神的创造。工作是做管家,管理和治理大自然。然后工作也是去敬拜神,享受神的团契和呼召。
工作是祝福,不是诅咒
从圣经的角度来看,圣经没有退休的观念,一个人没有工作是持堕落之后的想法,就是大家觉得没有工作,能够早一点退休,然后天天去游山玩水,觉得这才是享乐,但是从圣经来说,在伊甸园中,亚当、夏娃有大量的工作。但是他们不把劳作当作诅咒,他们也不盼着早一点退休,伊甸园的状态就是理想的一个状态。那因此,我们的一周有两天的休息,这也是不合乎圣经。因为神看六日劳碌,第七日是安息敬拜,那么也没有什么故意的去非得要两天的休息。
我们从圣经的观念看待,工作是祝福,工作不是诅咒。就这个观念对基督徒来说非常强烈。那我们视工作为祝福。
从堕落来说,那么罪进入了这个世界,然后,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个工作就成了人的偶像。这体现在什么方面?就是人们透过工作证明自己的价值,透过工作来表明自己活得有意义,因此工作就成为决定你的身份尊严价值的工具,你没有工作,工作也没有你,然后人在工作中也被意义化,然后人也以这个工作为偶像,所以就出现了太多的把工作当偶像,然后以工作决定自己的价值和身份。当然他也另外的有一种倾向,就是反工作,视工作为完全的诅咒,就处在闲懒中,这两种极端在堕落之后,人们总是左右摇摆,要么是太努力的工作,要么是太闲懒,不工作,就是处在这样的堕落的境况之中。
被救赎之后,我们说工作就是呼召,然后上帝给了我们使命,让我们不是在这个世界上,然后仅仅灵魂得救就算了,我们还有责任去发挥光盐的作用,有责任去在这个世界上宣告基督的主权和王权,然后也有责任能够去做基督的大使,带着为基督去做的心去做的角度。
然后,我们总结一下,创造这个阶段工作是祝福,堕落这阶段这个工作是偶像,救赎这个阶段工作是呼召。这是我们上一次第一讲的时候就特别讲到,我们也举了好多案例来特别讲这一点。
从范泰尔护教学的方法论看工作
今天还是继续往下讲,先把方法论来跟大家解释一下。我们用的这个方法论,是范泰尔的护教学的方法论,这是范泰尔的学生写的总结的范泰尔的护教学,曾是我们的教材,要把它啃完的话很费事,因为本来它就很难懂,这个范泰尔本人是写过好多卷,他的洋洋洒洒的著作。他的选集一共是有四大本,这是其中的一本,但是范泰尔本人写的不是太容易读得懂,所以他的学生就给他总结了一下,那么他的总结就比较容易能够把他的思路说清楚,然后我们翻译成中文的目前是有几本有关的,一个是吕沛渊翻译的《基督教护教学》,只是很短的一篇文章在他的全集中。然后,他自己写过一本叫《普遍恩典和福音》,里面就特别的提到了,凯波尔对普遍恩典的看法以及范泰尔对凯博尔的一些回应。
然后是这一本《范泰尔的护教学》,这一本是对那一本英文的中译,只是翻译了上册,然后下册还没翻译完。这是范泰尔护教学的中文译本。他翻译的还是不错,我看一下。他用了很多很有意思的翻译。自创了一些术语。但是他注释很清楚。所以你看这一本就对范泰尔的方法论有比较好的把握。
另外一本呢是对范泰尔前设护教学的一个图表解释,叫《范泰尔前设护教学》,是由李健安博士来写的,有人把他写的画了一些图表,就比较清楚,那么这一本就是对他的一个总的介绍,也是中文出版的。
另外一本是范泰尔的学生写的,理查德·柏瑞特写的,《将人的心意夺回》。就是用范泰尔的方法论来建立护教学。这本书想让高中生能看懂,所以这一本是一个普及本。但是你一定要买这个有图表的。网上有的没有这个图表。所以你有的就看不懂。这一个版本是有图表的,就是它里边画了很多图。你根据这个图就可以比较清楚了解范泰尔的方法论。
范泰尔的方法论的一个总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他承认这个世界的一切都在基督的王权之下。就是一切都必须回到基督的王权。那因此呢我们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前提不能用这个世俗的方法论来指导,应该用圣经的方法论,这个我们有很多争议。有人就觉得圣经只是关于救赎的,然后它怎么能对各行业各领域总的原则有指导呢。以前我们是缺少这样的信心,然后呢范泰尔称以前的这种缺少信心叫穿着扫罗的盔甲去打仗。大卫去打仗的时候,他却要用扫罗的盔甲,没有信心用上帝给他的方法和思路,如果这样的话就是大卫非得要穿着扫罗的盔甲。但是好在圣经中大卫他就是用了他自己的方法,那么他自己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范泰尔说的是上帝护理的方法。上帝本来就是护理了。你在撒母耳记里面看得很清楚,就是大卫他拒绝穿扫罗的盔甲。他说我穿不惯,而且我平时就用这些石头,就跟熊和狮子来搏斗。那么平时上帝已经训练他形成了一种行之有效直接命中目标的方式。而这种方式是什么,他能体会到神的护理,能感受到神的同在,是上帝护理的一个方式和方法。那因此你就不要拒绝上帝护理的方式和方法。从你的前提到你使用的方法都要回到上帝面前。用上帝护理的方法,然后,哪怕这个世界会嘲笑你,觉得你居然用光滑的石头来跟那么高的技术来打仗。
世界是有一种我们称之为叫技术迷思论,也叫唯新唯胜论。这是世界发展的手段就是谁要能找到新技术,你就找到了让这个世界着迷的地方,然后你越新大家就越崇拜你。有一本书很畅销的,叫《从0到1》。它里面就说世界的发展就是靠技术。然后技术的发展就会带来垄断,垄断就会给企业带来利益,所以这个世界就是靠着对技术的崇拜对新方法的崇拜来往前发展的,然后每一个人都为此而着迷。
前些日子,北京一个朋友来我家小住,他们有一个公司,他们现在已经投入了1000万人民币,现在还不能赚钱,他们就设计一种新技术VR,就是带上一种眼镜,就能够立体进入画面,听着立体环绕的音乐。比如说他要到罗马的话,就是那个眼镜戴上,他不需要到罗马,他坐在这里,眼镜就会把他带到罗马,然后别人说这是罗马的大教堂,他就仿佛真进去了,然后这就是那里的雕像,这就是那里的画,他就仿佛真在里面旅游,然后真去到了那里。那么这种新技术很多人在做,他说已经投入1000万来做这个,只要谁做出来了,马上就是大赢家,你看这个世界就是崇拜技术崇拜新。
所以,从圣经中我们看到,范泰尔发现是很准的,就是在迦南地的时候,你看迦南人他就有新技术,他有铁器他有高端技术,但是大卫他们就没有铁器,然后大卫连兵器都没有。然后当然神的百姓绝对不是说,范泰尔的意思说,我们不是非得拒绝新技术,非得拒绝新的东西,而是你一定不能被这种潮流所把控,什么潮流呢?就是人可以离开神,在神之外有一种新方法,来建造巴别塔,来给人找到幸福,然后因此技术永远不是中立的,就是拒绝中立,就是没有中立这回事,就是每一种技术,它背后都有它的一种观念,所以我们一定要反省,你要采用上帝给你的方法思路去行之有效的来打仗,在打仗的过程中能够准确的命中目标,能够不浪费一丝一毫的力气,又能够直接打到你的目标。所以在这里从前提到我们的方法都必须得使用上帝护理的方法,然后以此呢在你的领域中在你的领域内部来发展出圣经的原则的方法论,这是一个宏大的构想。
范泰尔提出来之后呢?因为他是学哲学的,他获得的是哲学博士,所以很多人挑战他,所以你能不能把你的方法用在哲学领域,那因此范泰尔就接招了,他本来是在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毕业之后他回到他的家乡镇上的教堂做牧师,他本来要在那边做牧师,后来呢梅钦就来找他了。普林斯顿大学那边是自由派,所以梅琴从普林斯顿自由派阵营出来,出来之后组建了威斯敏斯特神学院,在费城组建了新的神学院,当时他就点名要邀请范泰尔讲哲学史讲护教学,但范泰尔当时并没有答应。那后来梅钦跟系主任又亲自登门拜访,最后就挑战他,你不是一直在提出一个宏大的构想吗,你不是可以用圣经的方法论在各领域都能够贯彻到底么,那我们就挑战你,你能不能在哲学领域就用你的学说上帝护理的方法来看哲学?就这么挑战他。范泰尔就接受了。他就到了这个神学院当护教学的教授,又教哲学史,然后他在那边一直待了四十多年,就是一直待到退休,从二十多岁一直到教不动了,美国没有退休观念,到教不动为止,然后是将近三十岁一直到七十岁,然后一直在威斯敏斯特神学院当护教学的教授。
他在当护教学教授的时候就特别讲一门课,就是从圣经看哲学,从圣经看哲学史,以至于在他的书中有大量的内容是用圣经的内容来处理各种哲学问题,有大量的材料留下来,这些处理还是非常新鲜的。以至于他有一个学生,他是犹太教的,他听了范泰尔讲康德和黑格尔,他就说,你注意他不是基督徒,他说我听这个范泰尔教授讲了三个小时康德和黑格尔就觉得比我的哲学老师讲了一年教给我的还要多。也就是范泰尔至少在这一点向我们清楚传达了,就是当你真的是一个信上帝的人,你用你的眼光来看哪怕是无神论的哲学体系,你也看得比无神论自身看得要深。所以他这一点真是非常深刻。
后来范泰尔的学生约翰·弗瑞姆也使用他的方法论,今年我到美国去的时候看到就出了一本新书,就是从基督教看西方哲学,是西方哲学史的新编。我就买了一本带回来,在飞机上把它翻完了。这本书也很不错,他用他老师的方法和思路来看哲学史。因为哲学我们公认是最难的,也觉得是最不容易看清楚。但是他却用这个来把它给看透。这一点很了不起。
范泰尔在看的时候有一个基本思路就是一方面是上帝的护理的方法,那么另外一个就是自我中心的方法论。如果一个人离开了上帝护理的方法,采用自我中心的方法论,里面一定会有矛盾,因此要研究找到它的矛盾所在,让它自己来打架。这就产生了一个里面的定时炸弹的自我爆破。这就是唐崇荣牧师讲它里面一定是有一个内在的张力和矛盾。那因此你一定要找到这个张力和矛盾,然后来看到它解决不了的矛盾和问题。
范泰尔还有个学生,就是弗兰西斯·薛华。薛华写了一本书叫《前车可鉴》。在《前车可鉴》中,他就用他老师的方法来找希腊哲学的矛盾。希腊哲学的矛盾也就是柏拉图的思路和亚里士多德思路的区别,叫唯实论和唯名论的矛盾。它的一个巨大的差异就是真理到底是在天上还是在地上?真理真的是在本质还是在现象?真理到底是在灵魂界还是在肉体界?真理到底是一还是多?这就形成了希腊的一个矛盾。它里边就解决不了。所以到了后期古希腊就产生了这个斯多葛派,就是强调静止不动,强调天上灵魂。因此认为一切肉体都是灵魂的监狱,都是无用的。一切现象都是幻象。斯多葛派就慢慢的走向那样一个观点。另外一派叫伊壁鸠鲁派,伊壁鸠鲁派就认为没有灵魂,就只有肉体,灵魂有的话也是原子,然后只有现象。这就慢慢走向另外一派。那么这个矛盾。以前我们总是觉得只是两派。但是薛华第一次就说古希腊文化只会陷入困境,就是因为它这个矛盾解决不了。就是真理与理性的冲突。就是真理本来比理性高,但是当理性判断真理的时候,理性又比真理高,到底谁高?因此就陷入怀疑中。这是它解决不了的矛盾。
后来我在研究中国文化的时候,也是用范泰尔的方法论。以前我们总认为儒、道是一起的,但是用范泰尔的方法论一看的时候就觉得其实中国文化其实也有矛盾,就是儒家的入世和道家的出世是矛盾的,因为信奉儒家最深的人是批评道家跟佛家,说他们是自了汉,自我了断,如果都像你们不结婚,没有欲望,那么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还是什么负担?但是道家和佛家又批评儒家说他们是“明于知礼义而陋于知人心”,说你不断入世弄得心魂没有安顿。因此那是俗世尘网,为五斗米而折腰,为了现世而妥协了灵魂。所以我们也陷入这样的矛盾和危机。在这样的矛盾和危机中,其实你的文化形态表明了它内在的危机。
范泰尔渴望找到上帝护理的方法。他就有一句名言,他说好比是对蛇的研究,我们研究蛇,范泰尔说,我不是说你不需要去田野,不需要去实验室,不需要研究蛇的标本。你需要去研究去看蛇的标本,但是范泰尔说,如果你只是去看蛇,只是在实验室研究蛇,只在田野研究蛇,而不去认识蛇的主人,不去认识蛇的设计者跟蛇的创造者,那么你对蛇的知识一定是残缺的,一定是矛盾的和不完整的。范泰尔就强调说,一个基督徒应该是因着读了圣经认识了圣经你比非基督徒对蛇的认识更完全,更整全。因此基督徒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应该是一个更整全的思维,就是我们跟非基督徒不是只是正邪的对立。那么按照范泰尔的看法就是一个非基督徒他的眼光是狭窄的,在他的封闭的系统之内永远是处在一个矛盾和摇摆之中。他的发展永远是要么左要么右,始终处在一个摇摆不定。他有一个他里面的自我制造的困境。而基督徒呢他是一个整全的生长的空间。因着你的生长,你就仿佛真的从那个自我制造的困境中跳出来了,你就一下子到了一个更广阔的领域,然后呢因此你能更准确的理解那个角落发生的事情。你有了更整全的视野。你有了更好的价值观,跟你的领域的专业观念。也有更好的专业知识。从而呢你用这个专业知识去看的时候就有了更多整全的思路和了解。
这是一个我们比较务虚的对范泰尔总的观念的一个介绍。接下来我再简单说一下我自己怎么用这个理论用在文学研究上。然后我再介绍一篇我写的文章。里边提出来的一些新思路。然后后边我们就继续来探讨这个比较深入的话题。在你的领域怎么样真正的让信仰的原则发挥作用?我就从文学的角度来简单说一下。